江苏苏州:下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先手棋
苏州城市航拍图。苏市宣供图
苏州,江苏四个GDP过万亿的城市之一,位于长三角中部地区,也是江苏省最靠近上海的城市。提起苏州,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江南水乡、苏州园林,却很少有人知道,苏州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生态园林城市实现了所辖区域的全覆盖。
翻开苏州市生态发展的“成绩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1.4%、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长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全部达Ⅲ类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70%……而近年来,苏州更是充分发挥生态园林城市群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并下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把生态绿色打造成这座城市的发展底色。
人人参与打造生态发展体系
今年1月初,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的苏州中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签订了一笔特殊的交易,后者向前者购买了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6000吨,交易完成后,博格华纳这家制造业企业2月份的碳排放便实现了碳中和。
苏州工业园区的碳普惠体系是由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当地供电以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发起建设的地区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围绕区内企业自建分布式光伏项目碳减排量核证难、企业碳中和认证碳减排量需求大的现实需要,搭建了“碳普惠服务平台”,首批是将分布式光伏企业的“发电量”快速核证为有效的“碳减排量”,为企业提供减排核证及交易服务,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转型。
苏州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摄影:闫峰
不仅企业,苏州市的市民群众也参与到了低碳行动中。今年1月,苏州轨道交通的“苏e行”APP正式上线了“个人碳积分”账户,通过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对每次乘车行为的碳减排量进行核算,形成碳积分后发放到乘客个人账户,可用于兑换轨道交通乘车票,实现了单个低碳场景的碳普惠兑换交易。据了解,苏州探索碳普惠制的核心是使减排者受益,围绕低碳生活、低碳出行、企业节能、低碳物流、低碳办公、绿色消费、绿色公益等主要场景,建立应用场景与数据收集体系,从而充分调动全社会节能降碳的积极性。
在今年苏州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工业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为一大亮点,苏州市在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结构。落实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要求,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改造提升和处置淘汰低端低效企业超过3000家。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2万辆,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超过2万辆。苏州市成功入选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而苏州的太仓则成为中欧碳中和创新合作区。
除了低碳工业体系外,苏州市也大力推广绿色的农业生产体系,把生态绿色理念贯通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蒋巷村。摄影:闫峰
常熟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等,它的荣誉挂满了村史馆的整整一面墙。而在老书记常德盛看来,生态是这个村子所有荣誉的基础。“我们村有1200余亩水稻,全部采用绿萍制肥的有机生产模式,整个生长过程中不使用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通过鸭稻、鹅稻、鱼稻等共作模式进行农业生产,是真正意义的生态农业。”常德盛介绍说,虽然这样生产的水稻产量不是很高,但品质高,销售价格比普通水稻高出了好几倍。
除了水稻种植,大闸蟹也是苏州的特色水产农产品,在大闸蟹养殖上苏州也是不断创新生态养殖方法和手段。在养殖区内建设高标准养殖池塘构建“仿真”阳澄湖生态体系,打破了过去“村村发包、独自为战”的格局。投资建设河塘水系,形成“塘塘有活水注入、有生态净化”的生态化和智能化养殖场,实施生态修复,打造出了一片流域面积超过3万亩的“仿真”阳澄湖,并在各水域或蟹塘安装有智能养殖系统,对水质水温、溶氧含量、酸碱度等实行全天候监测,全部塘口的水体将通过电灌设施实行更新及生态净化。
生态治理促江南水乡成江南绿乡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推窗能见绿,转角遇到美。这样的情景是每一位苏州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苏州的生态绿色建设及治理成果显而易见。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2年度“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中,苏州吴中区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探索环太湖地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新模式案例入选。这是苏州市持续深化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苏州重点加大水治理力度。摄影:闫峰
四月的阳澄湖成为了鸟儿的天堂,群鸟掠过湖面,漾起层层波纹,摄影爱好者们举起“长枪短炮”,将鸟儿舒展的姿态定格,感叹“这两年候鸟越来越多”。专业观测人员的数据则更有说服力,据调查,今年在阳澄湖越冬的雁鸭类、秧鸡类水鸟达20余种、数万只,与五年前的观测结果相比,数量翻了十多倍,近两年备受瞩目的“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也现身阳澄湖。
水是苏州城市的“灵魂”。资料显示,苏州境内的河流、湖泊、滩涂面积占到了全市土地面积的36.6%。苏州生态环境的良好得益于治水措施的得力,为了将江南水乡的水治好,苏州市制定“一湖一策”攻坚方案,完成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10000亩。对20个未达Ⅲ类及达Ⅲ类不稳定断面开展攻坚溯源整治,增设市考断面113个,推动断面稳定达标。苏州市还制定了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一园一策”整改方案,严格落实太湖、阳澄湖湖体及水源地水情藻情预警监测,完成涉磷企业整治4790家。长江、太湖排污口整治进度分别达94%和99%,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太湖连续15年实现安全度夏。
田园风光。摄影:闫峰
2019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同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2023年2月4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并于2月21日正式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迈上了快车道。在总面积达2413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内,苏州市的吴江区为1176平方公里,成为面积最大的区域。着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地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成为苏州加快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方向。
苏州田园风光。摄影:闫峰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苏州生态环境建设及治理的核心内涵。太湖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是苏州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迎来示范区建设4周年之际,苏州市又提出了重点抓好太湖新城、汾湖、花港湾、环澄湖、环长漾、锦淀周等节点,为进一步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闫峰)
责任编辑:张梦娇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红星网络电视台传媒集团-红星卫视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环球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红星卫视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红星卫视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vgong#vip.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图集